近日,国家能源局密集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各类建议的答复,其中多次提及绿电直连、零碳产业园和隔墙售电等新能源领域的热点话题。
其中,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654号建议的答复”中,国家能源局表示, 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零碳园区等协同发展模式,对促进源网荷储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开展绿电直连,国家能源局表示,为支持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创新,更好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202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能源〔2025〕650号),明确绿电直连模式的定义形态、建设要求、运行管理和权利义务,充分发挥用电负荷就近就地消纳新能源的优势,更好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步,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我们将持续深化配电机制创新,不断拓展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模式,推动智能微电网等配电环节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激活配电侧活力,提高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利用水平。
关于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国家能源局答复称,为落实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的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编制了零碳园区建设方案,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强化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以就近就地消纳为原则,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模式,强化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和需求侧管理,提升园区非化石能源可靠支撑能力。
下一步,将按照“谋划一批、建设一批、运行一批”的总体安排,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零碳园区建设,加强政策、资金、技术和要素保障,有力支撑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和重点产业深度脱碳。
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253号建议的答复”中,国家能源局再次就绿电直连、隔墙售电话题进行回复。
国家能源局表示,以市场化方式促进分布式光伏就近消纳利用对保障新能源持续高质量发展,支撑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加快推进,交易规模不断增长,2024年,超过50%新能源发电量通过市场化方式消纳。同时,推动绿电直连等新模式发展,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
其中,关于推动绿电直连发展,国家能源表示,650号文为了充分发挥用电负荷就近就地消纳新能源的优势,更好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优化价格机制,目前我们正加快制定适用于绿电直连等新能源就近消纳模式的输配电价机制,待相关价格文件印发后,绿电直连项目应按规定缴纳相关费用,公平合理承担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
二是健全交易机制,鼓励绿电直连项目作为整体参与电力市场,项目电源和负荷不是同一投资主体的,应签订多年期购电协议或合同能源管理协议。
三是厘清责任义务,电网企业向满足并网条件的项目公平无歧视提供电网接入服务,按照项目申报容量履行供电责任;项目应通过内部发用电资源调节确保与公共电网的交换功率不超过申报容量,并自行承担由自身原因造成的供电中断责任。
四是加强安全管理,要求项目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及时开展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在规划、建设、并网、运行全环节坚持安全优先原则。
下一步,将持续推动配电环节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激活配电侧活力,提高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利用水平。
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011号建议的答复”中,国家能源局再次表示,加快推进绿电直连,多措并举提高绿电消纳能力,对于支撑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为此,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加大电力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 一是开展绿电直连。二是关于配电机制创新。明确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定义内涵和市场地位,提出完善市场机制、调度运行等相关要求,鼓励配电环节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
下一步,将持续深化配电机制创新,激发配电活力,不断拓展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模式,推动配电环节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
在加快调峰能力、智能化调度能力和跨省通道建设进度,压实绿电责任方面:
一是加快调峰能力、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着力提升支撑性电源调峰能力、可再生能源调峰能力、电网优化配置可再生能源能力,挖掘需求侧资源调峰潜力。
二是压实负荷侧绿电消纳责任。国家能源局持续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机制,逐年下达各地区消纳责任权重指标和重点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目标。
三是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大力发展分布式新能源,推动绿电直连、零碳园区等模式发展,引导“东数西算”工程与能源布局协调发展,规模化提升数据中心绿电占比,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
四是促进新能源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配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积极推进跨省区输电通道规划建设,为新能源外送提供了通道保障。推进跨省跨区电力市场体系建设,2024年,全国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电量1.4万亿千瓦时。